早在2014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,马化腾被问及“互联网过去十年对生活有什么改变,请一并预测后十年的改变”时,他回答道:
就是移动互联网、数字终端不断更新换代。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网络和现实生活,和衣食住行息息相关,结合更加紧密。相信未来所有行业都离不开互联网,离不开信息技术。
“未来将不会再有互联网企业,所有的公司都是互联网企业。”互联网大佬们相似的言论层出不穷,企业们争先恐后响应互联网+,年轻人们更是满腔热血地涌入互联网大军。
我们所熟知的互联网职位,有技术、产品、设计、运营、市场等职位大类。而SEM,应该属于哪类职位?笔者查看了BOSS直聘,发现SEM被归类在了“市场”这一类,但笔者认为,SEM更适合归为运营类,原因如下:
1、市场类职位的基本职责是用比较充足的预算,来打造品牌形象,扩大企业影响力,最终目标是提升企业营收。而运营类职位的基本职责是通过很有限的费用,用较低的成本,以及大量人力投入,来提升企业营收。从大多数SEMer手上的预算金额来看,将SEM岗归为运营岗,比较合理……
2、SEMer除了优化账户,常常还会肩负起更多使命,例如通过自媒体、互联网社区以及SEO手段,来提升企业网站流量,从而提升企业营收。而这些手段,往往没有预算,只能靠SEMer的体力和智慧来实现……
3、其实SEM也好,信息流广告也好,这些互联网广告已经不像过去传统广告一样,谈好价格,创意做好,排期弄好,给了钱就能上线,而是有一套从账户策划-广告展现-数据反馈-账户调整-企业营收的复杂且动态的流程,这些都是需要细细耕耘,更多依靠自己的优化能力,而非人际资源能力。所以,现在也出现了很多“广告投放运营”的职位,归于运营类。
既然大家都是运营,那不妨问问自己:互联网运营的核心是什么?
A说——
互联网运营重要的是:用户思维
理由:知人所想为我所想
对于运营来说,用户是天是地是空气。用户什么时候来,来到哪个页面,在所在页面期望行为是什么,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。用户的一举一动不是用户主动去做的,而是需要运营人为地“引导”。所以我们说的用户思维,实际上就是让用户的行为能按照我们所希望的方向和步骤去行动。
但是这种具备“驱动性”的用户思维,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,就是——充分了解用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,充分想象用户的使用场景。
举个例子,信息流广告目前火的不要不要的,WIFI钥匙、天气类工具APP也受到了不少广告主的青睐。然而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,他们打开这类App频率并不高,且通常是用完即走。那些广告有曝光吗?有,因为用户打开了APP,广告就能有曝光;但是用户真的看到了广告吗?不一定,兴许连完WIFI、看完天气目光就转移了;广告会有点击吗?可能有,屏幕一共就那么大,不小心点到也很正常;这样的广告转化会好吗?大概率不能好。
如果你追求的是广告曝光,这类APP没毛病;但如果追求转化,一定会有更合适的平台。所以说良好的用户思维意识非常重要,根据产品特性来选择媒体很重要。
所以做运营,要分析用户是谁,用户想干什么。前者帮助我们提高市场传播的精准度,后者帮助我们提高运营的效率。
B说——
互联网运营重要的是:竞品分析
理由:知己知彼百战不殆
B的观点很明确,不求己强,只要干掉对手就是赢。互联网行业不仅发展势头好,竞争同样非常惨烈。很多时候,一个媒体选择,一个预算波动就可能导致整个季度的效果大变,甚至把整个集团都拉下水。
竞品分析要对竞争对手掘地三尺,把品牌定位、营销渠道、预算级别、具体营销环节数据指标、策略分析、团队架构、企业文化等都挖到不能再透彻。更重要的是,必须行动果断,雷厉风行!
举个例子:都市丽人内衣请了林志玲做代言,已经成为该品牌成功的典范,也是大价钱投入。竞争品牌当然不甘示弱,迅速签约李湘,做了个战略平衡,才稳住了自己一直处于优势的华南地区市场。
C说——
互联网运营重要的是:流量
理由:无流量就一无所有
无流量一无所有,无可挑剔。百度之所以成为PC互联网老大,就是因为百度控制着PC互联网流量的入口。那么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转型,网民上网渠道分散,百度渐渐失去了曾经的风光,为什么?因为百度不再把控流量的大闸。
大家都清楚的获取流量方法很多,搜索引擎、自媒体、社群、付费广告、灰色渠道等。当然流量必须是我们努力做出来的。
举几个例子:四川一家家居定制企业,每年在SEM的投放数亿级别;广州一家免费建站企业4个人起家,几年时间已经新三板上市,日均咨询量过千;还有一些做P2*的企业,做微信大号,一年花上亿。这都是想尽办法先获取流量,再实现盈利的典型。
想要获取流量,首先要弄清楚用户在哪。用户渠道就是流量获取渠道,现在获取流量渠道数不胜数,例如:搜索渠道(3SB)、信息流广告(腾讯社交广告、智汇推、搜狐汇算、今日头条、VIVO等)、DSP广告、社群……如果一个行业有突破100亿的日均流量,要如何通过最低的成本来争取到其中属于自己的20%的流量,那你是该做的。
我说——
互联网运营重要的是:产品
理由:所有的运营归根结底是做产品
无论站在用户思维、商业思维、战略思维角度,或者流量分析角度,亦或是竞品分析角度来讲都正确,然而这些都是外因,而内因归根结底是产品。
虽然我们不能忽视运营的力量,有1%的烂产品也能靠神一般的运营走向成功。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1%。虽然业界一直宣称,就算产品是一坨屎,你也要变着法让用户开开心心地吃下去以后还给好评。这种说法中的运营很牛,但不会牛太久,因为时间长了总有人会发现产品的硬伤,而你成了“赚黑心钱”。
最简单的例子,很多企业还是以“价格”为最终的卖点,偏偏用户看中的不是产品的价格,而是价值。持续走低成本低价路线,就活脱脱把自己做成了廉价的代名词,虽说可以薄利多销,但特别累,且在经济升级中特别容易被淘汰;用虚高的价格标榜的高端,如果没有品质支撑,很快就祸起萧墙,品牌名誉扫地。
我们要研究的,是如何让用户有“值得”的感觉。要解决这个问题,一方面看产品本身,另一方面看运营,是不是为产品找到了与之匹配的用户,是不是一直根据用户的反馈在改进产品服务。
从选定产品、制作产品(提供服务)、推广产品到最后用户反馈,是一个团队的协作的结果。如果结果不尽人意,那也一定不是团队中某一个人或者某个岗位的锅。运营,完全有能力去推动产品的改进。
所以如果你是老板,不要光顾着盯市场,盯运营,多研究研究产品,倾听用户的反馈,才是正经事。
如果你是运营,不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,多站在老板的高度去思考问题,以团队的大局为出发点。谁也不愿意一直做一个一线运营,对吧?